g7+成立15周年:共谋和平与韧性未来

帝力,2025年4月11日(TATOLI) – 非政府组织g7+的秘书长埃尔德·达科斯塔(Helder da Costa)在第6次部长级会议暨g7+成立15周年庆典上发表演讲,回顾了g7+从一个非正式网络成长为全球权威机构的历程。本次活动以“构建和平与韧性的未来”为主题。

g7+组织的历程始于2010年4月11日,由杰出人物凯拉拉·沙纳纳·古斯芒(Kayrala Xanana Gusmão)创立,他目前担任总理。尽管在全球国际进程中不断面临挑战,但组织始终致力于推动进步。

“我们希望向大家介绍g7+过去15年的发展历程。我们聆听了三位领导人的发言,他们为g7+的成就提供了有力证据,同时也分享了未来的规划,”g7+秘书长在帝力会议中心(CCD)表示。

他指出,g7+组织应运而生,旨在分析面临冲突的国家所遇到的挑战,包括被贴上“失败国家”或“冲突国家”的标签。这些国家因面临危机、政治、经济及社会问题被视为安全威胁,而这些问题进一步演变为地缘政治和经济大国之间的矛盾。

“因此,我们需要听到脆弱国家的声音,尤其是在当下,这正是g7+成立的意义所在,”他补充道。

据秘书长埃尔德·达科斯塔介绍,g7+成立于2010年4月11日,基于团结和愿望,旨在提升冲突国家的能力。g7+的历史并未涉及发展伙伴在国家层面讨论发展议题。

“我们还致力于通过促进安全来制止冲突。正如大家所听到的,总理在发言中充满情感和信念,他曾走访g7+成员国,助力推动安全措施以终止成员国间的冲突,”他继续说道。

秘书长重申,g7+的主要目标是利用各种优势和能力,激发灵感并增强安全感,以勇气面对弱点,而非展现脆弱。

他补充说,在总理访问南苏丹朱巴后,他们推出了g7+大家庭的标志性文件《脆弱国家参与新协议》(New Deal For Engagement in Fragile States),该文件在韩国釜山发布,得到了45个国家、国际组织及国际金融机构的认可和采纳。

“因此,在2013年,我们签署了《脆弱国家间合作协议》(Fragile-to-fragile Cooperation),该协议受到《全球南南合作》(Global South-South Cooperation)的启发。随后在2014年于多哥举行的部长级会议上,我们正式确立了《宪章小组》(Charter Group)和《宪章》(Charter),并在密歇根大学弗林特分校(UMF)第三部门获得官方认可,成为合法实体,”他介绍道。

g7+秘书长埃尔德·达科斯塔表示,正如大家所知,g7+取得了其他进展,其中四个成员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科摩罗和东帝汶于2015年加入该组织,而阿富汗和利比里亚则于2017年加入。

目前,g7+还与世界各国、国际机构、国际发展企业、学术界、私营部门合作,并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共同开展工作。此外,g7+还与世界银行合作,以确保解决冲突和脆弱性问题。

与此同时,今年东帝汶正准备加入区域性组织东盟(ASEAN)。

 

记者:亚历山德拉·达科斯塔

编辑:拉斐尔·希梅内斯·德·A·贝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