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力(Dili),2025年4月28日 (TATOLI)—东帝汶(Timor-Leste)将首次成为亚洲葡萄牙社区会议(APCC)的东道主,该会议将于2025年6月26日至30日在帝力(Dili)举行。
来自马来西亚马六甲(Malacca)的葡萄牙社区代表约瑟夫·斯塔·玛利亚(Joseph Sta Maria)以及来自印度尼西亚图古(Tugu)的葡萄牙社区代表托马斯·奎科(Thomas Quiko),于本周一在政府宫(Palásiu Governu)会见了东帝汶总理凯·拉拉·沙纳纳·古斯芒(Kay Rala Xanana Gusmão)。
此次会议是一个重要活动,旨在汇聚来自亚洲各地的葡萄牙后裔社区,共同维护文化遗产。届时,将有来自马六甲(Malacca, 马来西亚)、图古(Tugu, 雅加达北部)、毛梅雷(Maumere)和拉兰图卡(Larantuka, 印度尼西亚)、澳门(Macaudia)以及斯里兰卡(Srilanka)等地的葡萄牙社区代表团参与。
在APCC会议上,与会者将进行讨论、交流想法,并展示文化活动,以此作为一种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身份认同。
约瑟夫·斯塔·玛利亚(Joseph Sta Maria)对此表示感谢,并高度赞赏东帝汶政府愿意担任东道主。他认为,这对APCC来说是一个重大发展,此前该会议仅在地区社区层面举行。
“我们非常感谢东帝汶成为第四届会议的东道主。这意味着APCC现已提升到国家层面,”约瑟夫·斯塔·玛利亚(Joseph Sta Maria)说道。
他还回忆起2016年在马六甲(Malacca)举办的第三届会议,当时东帝汶总理凯·拉拉·沙纳纳·古斯芒(Kay Rala Xanana Gusmão)亲自参与其中。
他强调,沙纳纳(Xanana)一直以来的支持至关重要,对维持亚洲葡萄牙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马六甲,我们仍然使用古老的葡萄牙语,但其他社区,如果阿(Goa)、斯里兰卡(Sri Lanka)或图古(Tugu),却逐渐失去了这种语言,”他表示。
然而,约瑟夫指出,通过APCC的聚会,各社区能够相互学习,重新拥抱自己的文化遗产。
与此同时,来自雅加达北部图古(Tugu)社区的托马斯·奎科(Thomas Quiko)补充说,此次会议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文化活动展示,还在于为社区的未来进行规划。
“我们不仅仅是展示文化、音乐或语言。今年我们希望讨论如何为社区的未来做出真正的贡献,”托马斯说道。
据托马斯透露,沙纳纳·古斯芒(Xanana Gusmão)总理的全力支持是即将到来的会议成功的关键。
“他(总理沙纳纳)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将协助接待来自各国的代表团。我认为四天时间足够组织一场意义非凡的会议,”他表示。
会议的筹备工作由一个地方委员会负责,该委员会直接由东帝汶总理办公室协调。此次会议还将成为一个论坛,讨论长期计划,包括葡萄牙(Portugal)提议在2027年成为APCC东道主,以加强亚洲葡萄牙后裔社区之间的联系。
“这次会议将我们聚集在一起,让我们能够重新拥抱从葡萄牙继承而来的文化身份,”约瑟夫总结道。
带着合作与文化保护的精神,2025年在帝力(Dili)举办的APCC期待成为亚洲葡萄牙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与此同时,总理沙纳纳·古斯芒(Xanana Gusmão)已下达指示,从各相关部委和服务机构中选出焦点人物,参与2025年APCC的筹备工作,并组建工作小组。
该工作小组由以下成员组成:旅游与环境部代表、东帝汶旅游局(ATTL)主席维吉利奥·史密斯(Virgílio Smith);外交与合作部代表、CPLP事务国家主任奥利维奥·德·德乌斯(Olívio de Deus);青年、体育、艺术与文化部代表、文化遗产国家主任曼努埃尔·史密斯(Manuel Smith);以及总理办公室(GFTM)代表、陆海边境办公室企业服务顾问卡洛斯·卡雷拉(Carlos Carreira)。
工作小组成立后,总理邀请了前一届马六甲(Malacca)会议的发起人约瑟夫·德·斯塔·玛利亚(Joseph de Sta Maria),带领APCC团队前往帝力(Dili),启动筹备工作。第一次技术访问已于2024年7月15日至17日进行,由约瑟夫·斯塔·玛丽(Joseph Sta Mary)带领的五人代表团负责。
值得强调的是,2025年在东帝汶帝力(Dili)举办的第四届APCC的主要目标包括四个重要方面:认可、推广文化遗产、包容与整合,以及机构可持续性与参与。
亚洲葡萄牙社区的形成源于16世纪初葡萄牙在亚洲的海上扩张。他们分布在多个战略区域,这些地方成为商业、宗教使命和文化影响的中心。这些社区保留了从葡萄牙继承而来的文化、语言和天主教身份,尽管如今已融入当地文化。
马六甲(Malacca, 马来西亚)于1511年被征服后,成为商业中心以及华人、穆斯林和葡萄牙社区的聚居地。
果阿(Goa, 印度);1510年,果阿成为葡萄牙天主教在亚洲的行政和宗教中心。
巴蒂科拉(Batikola, 葡萄牙布尔乔亚),斯里兰卡(Sri Lanka);自1506年起,葡萄牙人开始在“锡兰”(Ceylon, 斯里兰卡)定居,使该地区成为印度洋上的战略据点。
巴因吉(Bayingyi, 缅甸);关系始于1511年,至1556年,已有超过1000名葡萄牙人为当地王国服务,担任士兵和炮兵。
曼谷(Bangkok, 泰国);葡萄牙社区在大城(Ayutthaya)发挥了重要的军事和宗教作用,自16世纪起与暹罗王国保持密切联系。
澳门(Macau, 中国);1557年交由葡萄牙管理,澳门成为欧洲与东亚之间的重要商业中心。
蒙纽门图(Monumentu, 雅加达,印度尼西亚);巴达维亚(Batávia)的马尔迪克尔(Mardijkers)社区由葡萄牙后裔组成,这些后裔来自马六甲(Malacca)等古老葡萄牙殖民地,在1641年荷兰征服后被带到此地。
弗洛雷斯(Flores, 印度尼西亚)和欧库西(Oecusse, 东帝汶);自1512年起,葡萄牙与印尼东部群岛及帝汶的早期互动催生了拉兰图凯罗斯(Larantukeiros)或托帕斯(Topasse)社区。
记者:奥索里亚·马奎斯(Osória Marques)
编辑:丽塔·阿尔梅达(Rita Alme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