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帝汶平衡美中政策挑战与机遇

作者:若昂·阿尔梅达

引言

东帝汶作为一个经济仍显脆弱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确定其对外政策和经济方向的诸多挑战。一方面,美国在唐纳德·特朗普总统领导下的保护主义政策,以“关税人”之名广为人知,对国际贸易施加了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BRI)提供了基础设施投资的机会,但也引发了关于债务陷阱的担忧。本文将探讨东帝汶如何应对美国保护主义政策和“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分析东帝汶为在全球地缘政治动态中维护经济和政治主权所采取的策略。

“关税人”与美国的地缘政治压力

2018年底,唐纳德·特朗普总统通过推特自称“关税人”,明确传递了一个信息:美国将通过关税和贸易压力捍卫自身利益,尤其是针对中国(《纽约时报》,2018年)。特朗普总统在2025年4月实施的关税政策,包括对所有美国贸易伙伴征收10%的基础关税,对东南亚国家产生了显著影响。尽管东帝汶因与美国的贸易逆差仅受到基础关税的影响,但其关键出口产品——咖啡——仍然受到冲击。在东帝汶,38%的家庭依赖咖啡种植作为收入来源。2023年,美国成为东帝汶第四大出口目的地,占其总出口的13%,其中92%为咖啡。美国10%的关税提高了出口成本,可能削弱东帝汶咖啡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恶化当地农民的经济状况(Tatoli,2025年)。

“一带一路”陷阱:机遇与风险并存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切实的解决方案:低息贷款以及港口、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东帝汶的背景下,这一机会尤为重要,因为该国亟需基本基础设施和区域互联互通。总统若泽·拉莫斯-奥尔塔表示,中国的参与带来了经济效益,如更低廉的商品价格和基础设施发展(《亚洲新闻频道》,2025a)。然而,对“一带一路”的批评也在不断增加。根据全球发展中心(2018年)的报告,许多接受“一带一路”投资的国家债务显著增加。人们担心对中方投资的过度依赖可能导致债务陷阱,正如斯里兰卡等国所经历的那样(《亚洲新闻频道》,2025b)。斯里兰卡在2022年因无法偿还高达510亿美元的外债而陷入经济危机,其中大部分债务来自“一带一路”项目。这一情况迫使斯里兰卡将汉班托塔港的管理权交给一家中国公司,为期99年,作为债务重组的一部分。

尽管东帝汶拥有价值180亿美元的主权基金,可用于投资而无需增加债务,但其管理基础设施项目的能力有限,这意味着东帝汶仍需依赖外部援助,包括来自中国的援助。因此,东帝汶必须制定透明且可持续的政策来接受外国投资,以避免可能威胁国家经济和政治主权的潜在债务陷阱。

东帝汶:陷入陷阱还是能够灵活应对?

东帝汶处于一个独特的位置:一方面,其历史联系和民主价值观与西方国家一致;另一方面,其地理位置靠近中国和东南亚,而这些地区是北京投资的优先目标。洛伊研究所(2023年)的一份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已成为东帝汶最大的贸易和援助伙伴。与此同时,美国及其盟友(如澳大利亚和日本)也通过国防外交和能力建设项目加强了与东帝汶的接触。

这带来了一个两难选择:如果西方的替代方案不足,东帝汶能否拒绝中国的援助?或者,东帝汶是否应采取务实态度,在两大势力之间保持平衡?

东帝汶的策略:保持平衡

解决方案并非选择“中国”或“美国”。许多中小国家如今采取或建立与多个国家和集团的平衡关系——基于国家利益选择性地与各方合作。因此,东帝汶需要制定一种外交策略,为与各方的合作铺平道路,同时避免被某一国家主导。政府可以加强谈判能力,提高投资协议的透明度,并采取以积极不结盟为导向的对外政策。这些步骤对于维护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主权至关重要。作为不结盟运动(NAM)的成员,东帝汶承诺不与任何权力集团结盟,并强调多边主义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在2020年9月的不结盟运动会议上,外交部长阿达尔吉扎·马格诺强调了《万隆原则》在维护全球和平与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并突出了多边框架的重要性(东帝汶外交部,2020年)。

结论

一个核心问题摆在面前:东帝汶是否仍处于艰难抉择之中?答案是:是的,如果东帝汶在战略和制度上没有做好准备。但如果能建立主权、灵活且适应性强的对外和经济政策,情况则会不同。通过谨慎的态度和平衡的外交策略,东帝汶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机会,同时避免因保护主义政策或债务陷阱而带来的风险。对东帝汶而言,持续适应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变化至关重要,以确保其政策支持可持续发展和国家主权的维护。

作者为东帝汶国防研究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