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ulião da Costa Belo
引言
气候变化代表着长期天气模式的显著变化,影响着区域和全球范围内的温度、降水(雨量)、风力以及极端天气事件。如今,这些变化很大程度上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燃烧化石燃料、森林砍伐以及温室气体排放。
本研究旨在分享有关气候变化影响的信息,特别是东南亚地区降雨量增加的问题,其中包括东帝汶。东帝汶频繁发生洪涝灾害,已对当地社区的基础设施造成重大破坏。
本研究采用的方法是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以及针对东南亚地区的科学文章进行分析,以深入了解当地的气候动态。
本研究的结果有望为政策制定者、学术机构管理者提供支持,鼓励在人力资源和有效策略开发方面的投资,以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并提升受影响社区的韧性。
科学研究显示东南亚降水量增加
以下地图取自2021年IPCC报告,显示自1950年以来,气候变化对全球各地区,包括东南亚,产生了影响。人类活动在许多情况下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极端事件中,例如温度升高、降水量(雨量)增加以及干旱的加剧,近期观测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如图1所示。
该图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聚焦自1950年代以来观察到的特定变化类型,包括:高温增加、降水量(雨量)增加以及农业和生态干旱增加。
- 极端高温:45个地区中有41个显示高温增加,包括东南亚(SEA),没有地区显示减少。
- 降水量(雨量)增加:19个地区显示降水量增加,包括东南亚、北欧、东美和南非;18个地区数据有限,8个地区对变化的共识较低。
- 农业和生态干旱增加:12个地区显示干旱增加,仅北澳大利亚(NAU,包括东帝汶)报告减少,其他地区共识较低或数据有限。
如果无法实现有效的减缓措施,全球各地区的降水量(雨量)增加将持续。下面的图2显示了在全球升温1.5°C、2°C、3°C和4°C(相对于1850-1900年)水平下,年度最高日均温度、年度平均土壤湿度总量以及年度单日最大降水量的预测变化。预测包括:(a) 年度最高日均温度变化(°C),(b) 年度平均土壤湿度总量变化(标准差),以及(c) 年度单日最大降水量变化(%)。
图2显示,在东南亚,包括东帝汶,年度降水量(雨量)在雨天增加,尤其是在全球温度上升时。根据(c)栏的地图,可以看到,在升温+1.5°C时,降水量已有增加迹象;随后在+2°C和+3°C时,增幅更为显著,表明大雨事件的频率更高;在+4°C时,暴雨强度显著增强,显示洪涝风险大幅上升。这些预测表明,东南亚,包括东帝汶,可能面临更强烈的暴雨事件,增加洪涝风险并影响该地区的水资源平衡。
全球升温将加剧东南亚的暴雨,尤其是在厄尔尼诺现象后的季风期,因为大气和海洋环流变化推动了季风反应的增强,导致该地区降水量显著增加(Nguyen等,2022)。这一增加与西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的减弱有关,影响大气动态并导致暴雨增加(Lin等,2024)。此外,预测显示年均降水量将增加6.0%至12.4%,伴随暴雨的季节性更强,显示出季节间显著变化(Sobh等,2022)。根据IPCC(2022)报告,亚洲季风区(尤其是东南亚、南亚和东亚)暴雨加剧以及极端降水和洪涝事件频率增加的场景,可能导致更严重的洪涝,影响该地区的水资源管理(IPCC, 2022; Schamm等, 2014; Morib等, 2014b; Morib等, 2021b)。
气候变化的全球影响
气候变化对环境、经济和社会产生影响,加剧不平等并威胁可持续发展。
- 环境:气候变化导致全球升温、海平面上升、降水模式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自然灾害增加,威胁生态系统和环境可持续性。例如,2021年4月21日东帝汶发生的洪涝灾害造成40多人死亡,超过1万户家庭被迫撤离至安全地点。如果没有适当的适应措施和有效的全球减缓行动,此类灾害可能再次发生。
- 经济:气候变化通过降低农业生产力、破坏基础设施、增加医疗成本、影响能源和水资源供应、改变劳动力市场以及增加金融风险来影响经济,加剧全球不稳定。
- 社会:气候变化引发强制性移民、加剧社会不平等、影响身心健康、引发社会紧张和冲突、改变劳动力市场并威胁传统文化,同时也激发了社会运动和气候行动主义。
结论
气候变化对东帝汶和全球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挑战。全球温度上升、暴雨加剧以及极端气象事件(如干旱和洪涝)的增加,这一环境危机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东帝汶,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样令人担忧,因为降雨量增加和极端现象的发生可能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影响基础设施、经济和人民的生活质量。未来几十年预测的降水量(雨量)增加需要有效的适应策略来减轻负面影响。
鉴于这一情景,各国必须采取以可持续性为重点的公共政策,促进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生态系统的保护以及基于跨学科科学研究的韧性基础设施的发展。此外,长期倡议的投资也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大学的人力资源培训以及国际合作方面,以应对这一全球挑战并为未来几代人确保一个更安全、更可持续的未来。
建议
基于对东南亚(包括东帝汶)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提出以下建议,以减轻负面影响并利用气候变化带来的机会为社区带来益处。
- 推动主动和转型适应,包括投资于韧性基础设施,例如建设高效的排水系统和加固住宅以抵御洪涝和自然灾害。这些建设应基于科学研究,整合工程、气象科学和地球物理等领域。例如,气象和地球物理专家可提供有关降雨量和河流水量的数据,预测可能流经某一城市区域的水量。
- 制定可持续环境政策 – 保护森林,例如通过重新造林和鼓励可持续农业实践,是减少环境退化的关键,通过相关部委和气候变化专门机构制定并有效实施相关法律和实践。
- 促进国际伙伴关系与合作 – 加强来自全球组织(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PNUD/UNDP、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欧盟外部投资计划和LIFE计划等)的支持,用于气候适应项目的融资和实施。
- 在大学设立专门部门/课程 – 建议高等教育机构负责人通过开设与全球趋势相符的课程(如气候变化、绿色经济和蓝色经济)来投资人力资源,同时促进与国际大学的合作。还建议高等教育、科学和文化部仅批准填补这些战略领域的课程。此外,建议教育部(ME)将气候变化、绿色经济和蓝色经济相关内容纳入小学和中学课程。
- 科学研究与创新 – 投资于与全球趋势相关的研究,如气候变化、绿色经济和蓝色经济,其结果可为有需求的机构提供支持。这些研究可由大学、相关部委或公共机构(如国家科学技术研究所INCT)开展,或通过这些实体之间的伙伴关系与合作进行,但需获得政府或国际组织的显著资金支持。
- 利用暴雨发展水电:尽管气候变化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但也提供了机会,例如降水量增加可用于可持续发电。建设小型水电站将有助于以可再生方式生产电力,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但必须基于科学研究。
- 利用暴雨促进农业生产:开发高效灌溉系统,利用暴雨并储存以在干旱期间重复使用。推广适应新气候条件的农业技术,允许在雨季和季风期种植作物,每年收获三次,确保粮食安全,但必须基于科学研究。
参考文献
- Lin, S., Dong, B., & Yang, S. (2024). Enhanced impacts of ENSO on the South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under global warming and associated mechanisms.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51(2), e2023GL106437. https://doi.org/10.1029/2023GL106437
- Sobh, M. T., Hamed, M. M., Nashwan, M. S., & Shahid, S. (2022). Future projection of precipitation bioclimatic indicators over Southeast Asia using CMIP6. Sustainability, 14(20), 13596. https://doi.org/10.3390/su142013596
- Nguyen, P.-L., Bador, M., Alexander, L. V., Lane, T. P., & Ngo-Duc, T. (2022). More intense daily precipitation in CORDEX-SEA regional climate models than their forcing global climate models over Southeast As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 42(12), 6537–6561. https://doi.org/10.1002/joc.7619
-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2021). Climate change 2021: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Six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V. Masson-Delmotte, P. Zhai, A. Pirani, S. L. Connors, C. Péan, R. Berger, … & B. Zhou, Ed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ttps://doi.org/10.1017/9781009157896
-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2022). Climate change 2022: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I to the Six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H.-O. Pörtner, D. C. Roberts, M. Tignor, E. S. Poloczanska, K. Mintenbeck, A. Alegría, … & B. Zhou, Ed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ttps://doi.org/10.1017/9781009325844
- https://pt.tatoli.tl/2023/11/18/inaugurada-casa-para-vitima-das-inundacoes-de-4-de-abril-de-2021/
应用物理学(气象学、大气科学与气候研究)博士生
葡萄牙特拉斯-奥斯-蒙特斯和上杜罗大学(UTAD)
Quinta de Prados, 5000-801 Vila Real, 葡萄牙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电话/微信:+351 917368879
前职业:UCT物理学讲师
Emelita do R. M. da Costa(支持)
教育科学硕士生
葡萄牙特拉斯-奥斯-蒙特斯和上杜罗大学(UTAD)
Quinta de Prados, 5000-801 Vila Real, 葡萄牙
电话/微信:+351 966201297
前职业:UNITAL物理学讲师